小行星带的暗示
小行星带的存在,给我们带来无穷的遐想,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暗示。
它暗示我们什么呢?
要想弄清楚这些暗示,就必须弄清楚小行星带形成的原因。
小行星带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先天的原因,另一类是后天的原因。
我们在弄清楚小行星带形成的原因的同时,也就可以弄清楚这些暗示了。
先天的原因有:
一、小行星带在暗示我们:太阳是由气体星球进化而成的。
木星、土星、天王星等气体星球都拥有环带,当它们进化为恒星后,它们所拥有的环带也就成为了恒星的小行星带。
这样看来,太阳的前世就是一颗类似于木星、土星、天王星这样的拥有环带的气体星球。
二、小行星带在暗示我们:太阳不会吞吃掉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
气体星球在进化为恒星时,体积会急剧膨胀,温度也会急剧升高。
可是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吞吃掉它们的环带,而是将这些“子民”一同带进了恒星系统,成为了小行星带。
它们为什么不吞吃掉自己的“子民”呢?
是因为磁力的作用。
是磁力的特性让它们以相同的比例维持主星与属星的距离。
既然如此,当太阳晚年急剧膨胀时,也会因相互的磁力作用,而继续以相同的比例维持“君臣”之间的距离。
因而太阳在晚年急剧膨胀时,不会吞吃掉地球以及其他的星球。
后天的原因是:
一、小行星带在暗示我们:小行星带的形成或是一颗星球爆炸,或是两颗星球碰撞的产物,是星球爆炸或碰撞后的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小行星带。
二、小行星带在暗示我们:小行星带中的物体可能来自于新星和超新星爆发。
新星和超新星爆发,每一个星系都有发生。
爆炸后的碎块,游荡于星际空间。
因为爆炸的惯性,以及恒星的引力作用,一些碎块不断进入到各个恒星系统,成为该恒星系统的一部分。
如太阳系中海王星以外的所有小行星(包括冥王星在内),都有可能就是这些天外来客。
因为木星、土星等几大气体星球与太阳的相互作用,这些天外来客各择其主,于是就形成了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和气体星球的环带。
当然,小行星带和环带中的星体来源是多方面的,天外来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三、小行星带在暗示我们:星际空间并不是空无一物的真空地带,而是充满了星体碎块。
如果小行星带和气体星球的环带中的一部分星体是来自于新星和超新星爆发,则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空无一物的广大的星际空间,就不会是空无一物的真空地带,而一定会是一个拥有无以数计的处于游移状态的星体碎块的世界。
这个情况可能是存在的。
因为这些星体碎块本身不发光,又因为它们距离恒星太远而无法反光,因而不被我们发现。
这些游移漂浮于星际空间的星体碎块,不属于任何一个恒星系统,完全成了一个个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弃儿”。
当然,因为恒星的引力作用,这些弃儿迟早有一天会要找到自己的归宿,成为某一个恒星系统的一分子。
这样看来,也许绝大多数恒星系统都拥有自己的小行星带,也许绝大多数气体星球都拥有自己的环带。
四、小行星带在暗示我们:恒星演变为固体星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如果一颗新星或超新星爆发,其碎块可以冷却成为固态的小星体,则整颗恒星冷却硬化,成为固体星球,也是有可能的,则太阳这颗恒星(也包括其他的类日恒星),因为冷却而成为固体星球,也是可以理解的。
评论